*本文转自公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近代科学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科学在物质上和观念上都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改造了我们的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既无法想象科学诞生之前的过去,也不敢想象没有科学指导的未来。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指出,在科学崇拜下,人们开始认为“真实的世界就是科学所描述的那个样子,至于自由意志、道德要求、爱情和友谊,都是一些幻象”,而科学才是真理的代表。上述看法,被批评者归结为“科学主义”。如此立场的后果则是,古代那个被视作“充满意义的统一体”的世界,被科学祛了魅,变成了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宇宙”。世界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哲学的元问题,在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看来“并没有被科学解决,而是被科学取消了。”周濂曾概括哲学的功用,他认为“哲学的最大用处在于它能给每一个个体带来慰藉。”我们却不幸地发现在这幅科学提供的严整画面中,找不到任何容纳欢愉、悲苦、道德诉求与艺术理想的地方,而恰恰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人生的慰藉。在甚嚣尘上的科学主义论调下,我们又能从哲学中获得什么样的安慰,人类该何以自处?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陈嘉映和周濂进行了一场关于“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的沙龙漫谈。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哲学吗?它们怎样在近代开始分道扬镳?迷信科学的科学主义会造成什么后果?什么叫做还原论与建构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能达成某种平衡吗?我们今天应该坚守怎样的科学精神???嘉宾陈嘉映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主播郝汉理想国播客Naive咖啡馆主播、利兹大学社会学硕士理想国播客Naive咖啡馆主播、利兹大学社会学硕士扫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ldfm.com/jbby/81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