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男要穷养,女要富养”的说法。现代人对此有很多不同看法,比如:穷养的娃视野受限,认知能力较弱;穷养的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男女都要富养,不然要变得小家子气等等。但是,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男要穷养”与“女要富养”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这种抚养后代的策略具有投资回报比更大的优势。 性染色体与遗传病 先科普一下遗传学基础。人体的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染色体都两两成对出现。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都相同,剩下一对是性染色体,就是性染色体决定了男女的性别。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分别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 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物化学机制就存在于染色体中。每个染色体都是有大量的基因构成的,所谓的“基因”是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物质,DNA有四种,分别标记为A、C、T、G,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改变这四种DNA的排列组合方式存储在染色体当中。也许有人会问:生物这么丰富的变化仅仅通过这样简单的组合就能实现?可以打个比喻:计算机里面这么多软件,这么丰富的功能不都存储在硬盘上吗?硬盘上通过改变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的磁极(南北极)表达0和1的二进制数,这样就可以把巨量的信息存储在磁盘上了。所以,不要小看简单的规则,底层逻辑都是非常简洁的。 X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Y染色体上却仅有不到80个基因,而且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Y染色体上的基因功能不同。女生有两个X染色体,男生仅有一个,所以女生的基因数量比男生多,女生的基因种类比男生少。 原因在于,女生的两个X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是相同的,实现的功能相同,表达的性状相同(注:性状是生物体的外在表现,比如高矮胖瘦等等)。男生除了表达X染色体上的性状外,还要表达Y染色体上的性状,所以男性基因实现的功能更多。 关键就在这里,前方高能! 女生基因更稳定,男生基因更多变 ↓ 女生基因变异的可能性更小,男生基因变异的可能性更大 ↓ 女生患遗传病的概率更小,男生患遗传病的概率更大 原因如下: 对于女生,如果一个X染色体上的基因损坏,只要另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正常的就能进行补偿,避免表达错误的性状。而对于男生,由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X上的基因不同,无法进行补偿,所以一旦X染色体上的基因损坏,这个男生就会出现错误的性状。相当于女生有双保险,而男生只有“一次机会”。 当然,不能简单认为基因损坏就会出现遗传病,所谓的“表达错误的性状”只是说损坏的基因表达的性状与原来不同,“错误”只是强调这种“不同”,外在表现不一定是有害的。比如:可能只是长得矮一点、胖一点,并不影响正常生活。这种“损坏”是正常的变异,是否有害要根据是否适应生活的环境而言,而且是随机的。 如果原来是适应环境的正常基因发生改变,当然也很可能产生有害的性质,也就是病变、遗传病。比如:红绿色盲。 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色蛋白,分别感知红、绿、蓝三种颜色,人眼正是通过感知这三种颜色才看到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控制蓝色蛋白的基因存在常染色体上,男女都一样,成对出现,有备份。而控制红绿色蛋白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且是紧邻的,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出现红绿色盲的遗传病。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男生患红绿色盲的概率远远高于女生,我国男患红绿色盲占6.8%,女只占0.5%,与基因分析相符。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男女染色体的差异决定了男女在基因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男生基因为人类基因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女生基因维持人类基因库的稳定性。 基于这一逻辑,我们可以回到开篇的话题上:为什么“男要穷养”,“女要富养”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 前文有讲,我们知道了男生患遗传病的概率更大,女生反之。而事实上不止于此,男生的性染色体基因不仅无暇自保,而且还要表达其他“高危”性状,比如:好奇心强、好斗、爱冒险……这些男生典型的性格特征与睾丸酮和肾上腺素密不可分,自然也是拜男生基因所赐。于是,无论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的全人类,普遍要面临男婴出生后不久就要早夭的威胁,附加天生畸形或患有遗传病的可能。实际上人类群体已经演化出了一定的应对机制,自然状态下男女出生比例大约是:,男婴多出的5%可作为备胎用于补充成长过程中的损耗。 (真相浮出水面) 综上所述,在婴儿存活率较低的古代社会,人们自然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养男孩风险更高,存活率更低;养女孩则相反。 我们来做一个没有人性的简单计算。如果将男孩的出生率设为p,抚养的花费设为n;将女孩的出生率设为q,抚养的花费设为m。 抚养后代产生收益的期望(至少要等于产生的花费才能捞回本): S=pn=qm; 根据前文分析pq,那么:nm。 因此,抚养男孩的花费少于抚养女孩的花费,即:“男要穷养”,“女要富养”。 (一家之言,仅供猜想) ·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