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

时间:2018/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CVD)患者通常因为以下两种原因而去就诊,一种是出现了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另一种则是疾病影响到了患者外表的美观。然而,并不是所有有症状的患者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症状,这是因为有些患者是隐性起病。这些症状可以是肢体沉重、疼痛或某一段静脉变得脆软,瘙痒、烧灼感,坐立不安,夜间痉挛,水肿,皮肤改变,皮肤感觉异常等。CVD导致的疼痛往往会在行走或抬腿时加剧,静脉疾病所致的疼痛以及其他症状会在月经来潮或怀孕时加剧。

无论医疗条件如何,医生首先需要做的是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对CVD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需依据CEAP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

Clinical(临床表现)

其亚分类如下:C1(蜘蛛痣)、C2(静脉曲张)、C3(水肿)、C4(皮肤改变)、C5(愈合性溃疡)、C6(活动性溃疡)。其中C1、C2、C3类可采取非手术治疗,C4、C5、C6类需采取手术治疗。

Etiological(病因)

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

(1)原发性静脉疾病。占CVD患者的2/3,目前最认可的发病理论是静脉静水压升高,使得静脉壁长期承受压力,导致静脉壁的平滑肌松弛,内皮受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最终使静脉壁扩张并且变得脆弱。在原发静脉疾病中,表浅静脉最易受累,其次是穿通静脉和深静脉。

(2)继发性静脉疾病。一般继发于血栓形成或创伤后(如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是因血流黏滞、内皮损害,及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综合作用结果。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包括怀孕、手术、制动、恶性肿瘤、创伤、肥胖等,另外还有一些遗传因素(如活化蛋白C抵抗,蛋白S)等也会导致血栓形成。在进行血管内操作时不经意将股总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刺穿,或继发于穿透性或钝性创伤所致股总血管损伤,这些都可导致动静脉瘘。

(3)先天性静脉疾病。先天性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CVD占1%~3%,单纯的静脉功能障碍很多见,而且多表现为孤立的静脉丛与周围组织毗邻,包括软组织和骨。最常见累及静脉功能障碍的是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表现为静脉曲张、肢端肥大及葡萄酒色痣。

Anatomical(解剖)

其部位包括表浅静脉、深静脉、穿通静脉。深静脉位于深筋膜室,被肌筋膜包绕;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室,被上方的真皮层和下方的肌筋膜层包绕;穿通静脉则是指穿过肌筋膜,连接浅静脉与深静脉的静脉。

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病理分类)

包括反流、闭塞或两者兼有。

来源:

汤敬东.腔内静脉治疗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8.18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ldfm.com/jbyf/28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