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耳朵流脓流水是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那么,这种症状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如上图所示,人体的中耳腔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连通。当进行张口、吞咽或打哈欠等动作时,咽鼓管咽口会开放,从而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然而,当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或咽炎)发生时,上呼吸道的细菌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腔,引发中耳腔的炎症,即化脓性中耳炎。脓液会在中耳腔内积聚。若细菌的毒力较弱且自身免疫力足够强,或治疗及时,炎症可能消退,耳朵不会出现流脓流水。但若细菌毒力强大且脓液积聚过多,可能冲破鼓膜导致穿孔,此时脓液会流入外耳道。 此外,某些行为如跳水、游泳或在污水中不适当的活动,以及不恰当的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或擤鼻等,都可能导致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进而诱发炎症。当鼓膜受到外伤时,细菌也可能直接从外耳道进入中耳。 在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应尽早使用消炎药口服,如抗生素,通常使用周期为0天左右。若鼓膜未穿孔,局部可滴用止痛药如%酚甘油滴耳液,以消炎止痛。经过治疗,炎症消退后,鼓膜能够保持完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疼痛会有所缓解。但也有患者治疗多日仍不见耳流脓,甚至出现高烧、头痛等严重症状时,应仔细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如发现中耳积液明显,可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切开术,以建立通道并引流内耳脓液,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这类患者应注意对外耳道的清洁和消毒。若病史较长且很少流脓,已干耳三个月以上,或颞骨CT显示乳突腔有明显炎症甚至胆脂瘤形成时,则可能需要考虑进行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对于中耳炎患者来说,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耳朵进水,如在游泳或洗澡时保护好耳朵以防污水进入。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掏耳勺、棉棒等工具掏耳,这些行为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外耳甚至中耳,导致外中耳感染流脓。 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咽炎等病症发作时,应立即就医。由于中耳与鼻腔、咽腔相连通,鼻咽部的细菌容易逆行进入中耳腔,引发感染。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和吸烟,这些不良习惯会削弱身体抵抗力,增加中耳感染的风险。 坚持全程治疗急性中耳炎患者在服用几天药物后,症状可能得到暂时缓解,但此时不可擅自停药。中途停止治疗往往会导致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甚至转化为慢性疾病。医院确认中耳内炎症已完全消退后,再遵医嘱停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ldfm.com/lcbx/14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