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对每个高考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年都会发生志愿填报遗憾发生,有些时候,即使孩子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和考生又该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一是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二是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三是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14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1、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2、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预防对策: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 3、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4、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达不到该专业录取要求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5、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6、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7、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地区、院校和专业)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8、不重视提前单独招生院校 单独招生分为单独招生录取院校和自主招生两大类。 单独招生院校比较特殊,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自主招生类院校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9、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内蒙古白癜风医院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